欢迎来到bat365在线平台官网!

bat365在线平台官网作物学一级学科简介

时间:2020-03-01 08:54:22

学科名称及代码:

  作物学0901

培养目标:

  作物学硕士学位获得者要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本学科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方法,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具备创新和创业精神,具有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运用外语能力,所做的学位论文应结合作物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在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标准,能够独立从事农学类科研、教学、推广、管理等多种岗位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平台: 

  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耐盐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花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青岛市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学科方向: 

  作物学下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两个方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理论和措施,研究作物的合理种植制度,创造优良农业生态和高效农业收益的应用科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作物品质生理及保优技术、农业生态和持续高产高效耕作制度、作物抗旱生理与旱作技术、作物环境与营养生理等。

  作物遗传育种是研究作物遗传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探讨作物高产、优质、抗逆、生态的育种理论和方法,研究作物的新品种培育技术和种子生产技术,突出高产性状、品质性状和多抗性状遗传规律研究和育种应用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作物重要性状形成机理、作物分子育种、作物杂种优势与利用、作物抗逆新品种培育、作物种子质量与保优技术等。

学科(专业)队伍:

  目前,学院拥有专业教师59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57人,硕士生导师30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山东省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1人、岗位专家4人,国务院特贴2人,全国和山东省粮食贡献专家分别1人和2人,山东省突贡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2人,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1个。另外,聘请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等17名知名专家为校外兼职导师,其中双聘院士2名。

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荣获国家、省部级等各类成果奖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教育部、农业部科技进步奖各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选育出作物新品种20余个,发表学术论文256篇,其中SCI论文58篇,编写学术专著9部和教材7部,授权专利54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获软件著作权10项。现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0多项,经费累计达5000多万元。

  该学科坚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升传统农学,为作物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与高效农业生产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品种,为山东省乃至整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技支撑。尤其在旱地小麦和抗病玉米品种选育和旱作栽培生理生态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领先优势,在科教兴鲁和科教兴国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了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

人才培养:

  近五年培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88人,除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之外,就业面向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初级教育单位、党政机关、农业科研和其他企业。

  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完善,设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优秀毕业研究生奖、百伯瑞科技创新奖、研究生优秀学术论坛奖(含优秀学位论文奖)、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等多项奖学金,其中学业奖学金和助研津贴覆盖率100%。学院设有专项奖学金有登海种业、绿亨和协奖等企业奖学金。

  近五年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率达98%。

   阅读:0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b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bat365正版唯一官网    邮编:26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