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2 00:00:00 浏览数:0
35岁,他被任命为市良种场场长,在耕地被征用,职工生活都成了难题的局面下,迎难而上,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园林绿化工程和房产开发两项目使职工日子越过越红火。每一步都很艰难,但他无怨无悔。
38岁,他是淄博最年轻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始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农村科研工作,默默耕耘,不问收获。参与完成的"山旱粮田综合开发"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的"淄博市百万亩优质小麦新品种及综合配套增产技术"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二等奖;多项科研项目受到省级市级表彰。
他,就是现任淄博市良种繁殖场场长张兆才。
参加工作二十七年来,他一直奋斗在淄博农业战线,积极投身我市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环境保护和良种繁殖事业中,数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得到了全市农业部门和农民朋友的赞誉,取得了骄人的业绩。199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淄博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0年4月,被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授予"淄博市第四届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5月被市委组织部、市科协等单位授予"淄博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2月被市科委推荐为"淄博市第十二届十大科技启明星";2001年9月被团省委、省人事厅等单位授予"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2004年3月被淄博市人民政府授予"淄博市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称号。
心怀农业 回报社会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为农民服务!"这是张兆才的人生目标。生在农村,他对农业有不平常的热爱。他是外地人,工作伊始,对淄博的农村农业工作不熟悉,为了尽快熟悉情况,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近的骑自行车,远的坐公交车,以最短的时间了解掌握了淄博各区县的农业状况。
他常说,"把握今天比计划明天更重要。"1996年初,猪龙河沿岸的小麦因灌溉猪龙河水,造成不育面积达5000多亩,严重的地块甚至绝产,农民对此反应强烈。为保证数据准确、证据详实,他请专家、查资料,科学制定试验方案。在进行盆栽和大田实验时,他亲自播种、施肥、浇水、观察。在小麦授粉灌浆的关键时期,他跑遍了猪龙河沿岸的各个地块,进行调查研究对比,吃住在乡镇村户,经过一个月的考察,他黑了,瘦了,但他却开心地笑了。通过试验,他找到了造成小麦不育的根源——淄博石油化工厂的硫胺废液,解决了十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小麦不育难题,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被市主要领导称赞为"是一个重大突破"。
在农业污染事故处理的同时,他还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当参谋,解难题。先后为污水处理公司进行了"污泥农田试验研究",为山东铝业公司进行了"水泥降尘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
坚定信心 艰苦创业
大雁高飞,不是炫耀翅膀;英雄做事,不为得到赞扬。
为响应国家关于企业改制的有关号召,1999年7月,淄博市良种繁殖场与得益乳业有限公司进行了分离,分离后的市良种繁殖场基础差,负担重,离退休职工多,人员状况比较复杂。市农业局党委经过多方考察,将市良种场的重担委任给年仅35岁的张兆才,由他带领全场干部职工进行再创业。
决心攀登高山的人,总能找到通往山顶的路。这个难题难不倒他!上任后,他集中精力,抓好三件"大事","三把火"烧得又红又旺。
第一件:理顺工作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确定了"加强管理、减少开支、积极服务、增加收入"的工作思想,制定了《淄博市良种繁殖场五年发展规划》。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有了工作的动力,全场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团结奋进。
第二件:落实管理措施,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对场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使全场工作有章可循。与各科室、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对农机作业和农机维修进行了承包经营。使经营者有自主权,既改变了农机作业多年来的亏损状况,又增强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件:提高职工素质,积极开展良种繁育工作。市良种繁殖场自从1950年建场以来就承担着全市农作物良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任务,他深知这个根本不能丢。带领科技人员在完成"淄博市百万亩优质小麦新品种及综合配套增产技术"试验的同时,进行了专用小麦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2000年推广面积达80万亩;完成了"青贮玉米高产高效技术"试验。
"打铁先得自身硬"。从他到市良种繁殖场上任的第一天起,"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和提高职工劳动素质"是他思考最多的,也是最想解决的问题。各个农时季节,一方面请专家来讲课、培训,一方面组织全场职工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让职工掌握农业新技术,了解新品种,通过培训学习,职工劳动素质明显提高。生产有了劲头,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职工无不拍手称赞。"我们的领导有能力,这样的领导我们拥护!"
迎难而上 无怨无悔
2002年以来,市政府加快了对淄博新区的开发,市良种场的耕地正好处于规划的新区之中,耕地被陆续征用,光靠市政府给的国有土地微薄的补偿金,发放职工基本生活费都成了难题。面对这种艰难的情况,他更感到身上责任重大:"等和靠只能是死路一条,无论如何也要将单位发展下去,让职工过上好日子。"
单位要发展,首先要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在2002年、2005年和2010年分别进行了三轮内部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鼓励年龄偏大的职工内退、离岗或自谋职业,单位发放部分工资保证这部分人的正常生活,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其他人员通过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的方式取得各自岗位,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
在深化内部改革的同时,提出了"在搞好良种繁育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园林苗木和房地产开发"的工作思路,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园林绿化工程和房产开发。
虽然耕地被征用了,但张兆才带领干部职工服务"三农"的热情没有减,他一方面利用农民的土地进行小麦良种的繁殖,另一方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下乡活动,把农作物新品种、种田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同时,抓住市政府建设绿色城市的契机,注册成立了三级绿化资质的"淄博绿之春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每年都积极参与绿化项目的投标,每年绿化面积达30000多平方米,为全市的绿化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借新城区向西部开发的契机,利用自有土地自建办公大楼两栋共12000平方米;以土地作为投资同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建设了超市一处,办公楼一处,按照土地投资份额取得了相应的房产。
作为单位的负责人,他时时刻刻关心着、爱护着每一位职工。分别在两个居住小区为职工建设宿舍楼10栋,让市良种场大多数职工都有了自己的住房。职工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尽管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但职工福利待遇提高了,单位和谐稳定发展,对于曾经的付出和汗水,他无怨无悔!
淡泊名利 默默耕耘
张兆才的生活原则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位置,要求自己必须淡泊名利,恪尽职守。工作中他廉洁自律,真正做到了"清清白白从政、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随着个人学术水平和地位的变化,荣誉和鲜花向他涌来。他虽然是淄博市最年轻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但他总是谦虚上进,潜心致力于农业技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省、市科研成果3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农业厅科技进步奖2项;省农业厅丰收计划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16项;市星火奖5项;市自然科学成果奖4项。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b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bat365正版唯一官网 邮编:266109